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现状情况分析
来源: | 作者:pro432bfc | 发布时间: 2020-03-06 | 30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医药行业需要大量特殊化学品,原由医药行业自行生产,但随着社会化分工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要求,医药行业将一些医药中间体转交化工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属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医药中间体目前已成为国际化工界一大新兴产业。

      一方面,出口医药中间体不像药品那样会受到进口国的种种限制;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制药公司从节省生产成本与环保要求考虑,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可靠的医药中间体;同时,医药中间体行业有一些特殊性,使得中国在这一行业中在世界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这都给我国的医药中间体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商机。

      目前,我国每年约需化工配套的原料及中间体2000多种,需求量250万吨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原材料价格较低,医药中间体大量供应出口。

      主要原料药及中间体

      1、 抗菌素及中间体

      抗生素类药物又分为β-内酰胺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⑴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两类即青霉素和头孢类,我国的青霉素产量居世界前列,大量供应出口;头孢类抗生素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争取一部分出口。

      目前,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我国都能生产,而且成本很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套的中间体,除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进口外,我国几乎也全部能够生产,而且大量出口。

      ⑵ 喹诺酮类抗菌及中间体

      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抗感染药。由于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传统抗生素青霉素使用多年,已产生某些抗药性,部分人群对青霉素过敏而不能使用。而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杀菌谱较广、毒副作用较小,且价格适中,成为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抗菌素。我国已开发并已投入批量生产的氟喹诺酮类抗菌素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生产量最大,约占国内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总产量的98%。

   
   喹诺酮类一般由含氟苯环环合成含氟喹啉类化合物后与哌嗪(或甲基哌嗪)缩合而得。由于我国萤石储量丰富,是世界含氟药物和中间体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有80%以上含氟中间体供应出口。从整体上看,我国氟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早,目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三氟甲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而对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含氟吡啶类,我国目前只有个别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有含氟吡啶类中间体的合成技术,因此,含氟吡啶类中间体将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含氟中间体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2、 解热镇痛药及中间体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国,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三大品种的产量均超万吨,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的产量超过1000吨,布洛芬、扑炎痛、消炎痛、保泰松、甲灭酸、双氯灭痛、奈普生、氟洛芬的产量超过100吨。为解热镇痛药配套生产的中间体产量大,生产企业多。

      同时,由于解热镇痛药的合成过程污染较为严重,美国和西欧正逐步放弃生产其原料药,改而从中国购买,因此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

      医药中间体行业现状

      ⑴ 生产企业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上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

      ⑵ 生产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的地区。

      ⑶ 国家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建设环保处理设施,对于生产规模不大的私企来说,这笔开支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⑷ 医药中间体生产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产更新速度快,一般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这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或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才能保持较高的生产利润。

      ⑸ 由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利润高于化工产品,两者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于是便有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了生产医药中间体行列,导致行业内无序的竞争日益激烈。

      ⑹ 生产中间体与原料药相比,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相同,因此,部分企业已不仅仅生产中间体,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有专家指出,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向原料药方向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